没事找事,清官审断家务事(一)近日,法院的一纸判决,将一场家庭纠纷推向了公众视野。吴兴与石香的婚姻故事,如一出悲欢离合的戏码,将人们的目光引向了那难以言说的家务事。然而,在这其中,我们是否可以寻找到更为深刻的社会、文化与人性之问?【案情】吴兴与石香于2015年相识,年底举办婚礼后同居。2016年和2018年,石香先后生下两个女儿。去年,双方感情破裂分居至今,并因子女抚养问题对簿公堂,法院判决大女儿由吴兴抚养,二女儿由石香抚养。双方今年再次闹上法庭,吴兴认为石香在婚礼时收取7万余元彩礼费,现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女方应予以返还。吴兴起诉前妻石香时向法庭列出彩礼清单:现金13000元;猪肉19560元;黑米饭、糍粑11100元;鸡鸭7436元;水果2500元;插秧送彩礼现金11000元等,彩礼共计70496元;2015年女方家建新房,男方先后投劳投工174天,按200元/天共计34800元。法院经审理查明后认为,双方虽没有结婚登记,但已实质上具备“夫妻之实”。且石香为吴兴生育两名子女付出较多,男方要求返还礼金不予支持。【评论】石香为吴兴生育两名子女,这本身便是女性为家庭付出的巨大牺牲与努力。生育之苦、抚养之辛,不是金钱所能衡量。而吴兴在此时提出返还彩礼的要求,无疑是对石香付出的轻视和侮辱。法院不予支持这一要求,是对女性家庭贡献的尊重,也是对婚姻伦理的维护。 然而,我们是否可以进一步思考:为何在当下社会,仍有如此多的家庭纠纷需要法律来介入?为何在婚姻中,金钱与物质的计较往往超过了情感与责任的坚守?彩礼,本是中国传统婚姻习俗中的一种礼仪,代表着双方家庭的祝福与期望。然而,在现代社会,彩礼却往往异化为一种交易,成为婚姻中的一道难题。这背后,既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有文化传统的束缚。但无论如何,当彩礼成为婚姻中的一道裂痕,那么这场婚姻便已经失去了其最初的意义。石香与吴兴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婚姻中的无奈与挣扎。但更多的,它让我们反思: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如何守住婚姻的底线,让爱情与责任成为婚姻的主旋律?“不要没事找事”,是人们对家庭纠纷的一种普遍态度。家庭,本是一个温馨的避风港,是人们情感的归宿。然而,当家庭变成战场,当亲情被金钱与利益所侵蚀,那么这场战争便没有赢家。“清官审断家务事”,似乎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在现实生活中,家庭纠纷往往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清官又如何能断得清这其中的是非曲直呢?法律可以给予一个公正的判决,但它无法弥合家庭中的情感裂痕。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理解与包容、沟通与协商来处理家庭问题。当我们在家庭中遇到矛盾时,是否可以先试着去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当我们面对金钱与利益的诱惑时,是否可以坚守住自己的底线和原则?石香与吴兴的故事给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我们不应忘记家庭的重要性。让我们共同努力去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让爱情与责任成为我们婚姻的坚实基石。同时,我们也应该呼吁社会加强对婚姻伦理的宣传与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和价值观。只有当每一个人都能珍视家庭、尊重婚姻时,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美好。此外,对于法律在处理家庭纠纷中的角色定位也应有所思考。法律无疑是维护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它不应成为解决家庭问题的唯一途径。在处理家庭纠纷时法律应更多地发挥其调解和引导的作用而非简单地作出判决。同时法律和道德、习俗等社会规范也应相互补充、共同作用于维护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在这个日新月异、价值观多元的时代让我们共同守护那些永恒的价值:爱情、亲情和责任。让家庭成为我们生活中最温暖的港湾让婚姻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美丽的诗篇。(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