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把年轻人都“惹毛”了,你还会相信“专家建议”吗?

最近,“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的话题

登上各大平台的热搜,大家突然发现

专家们变得爱在社交平台上提建议

关注的点更是深入生活每个角落

上至买房生育退休,下至吃饭睡觉喝水

比父母还要关心和操心大家的日常生活

吃喝日常是专家提建议最多的领域

年轻人也格外受专家“关照”

专家不建议年轻人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

专家称买房比租房划算

专家建议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

专家建议通勤不要超过两小时

等均登上“网友最想吐槽的专家建议”榜单

尽管大多数专家都是实名制建议

但媒体往往套用#专家建议××#的句式

网友们通常将所有专家视为一个整体

以至于认为专家说废话的频率有点高

“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内容也有点多

总是大胆提出空中楼阁式的建议

不必对普通人听从建议的后果承担责任

难怪有网友对此要“阴阳”一句

“说得很好,下次别说了。”

年轻人对专家“废话文学”的回怼

其实更多寄寓着一种社会期待:

人们希望听到的专家建议

是扎实的、经得起推敲的观点

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共情

很多年轻人并不是见到专家言论就反对

只要建议有理有据,经过深思熟虑

哪怕听起来逆耳,也能得到正视和尊重

(中国青年报、中新经纬、DT财经)


有网友表示,感觉专家不食人间烟火

脱离实际的建议不仅不能让人们信服

也无法为人们指明方向和解决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加重人们的焦虑

也有一些网友认为

很多时候专家的言论被断章取义

领域专家的正确建议还是值得一听

应该让“伪专家”给“真专家”让路

依然期待专家多吐真言,多为民鼓与呼

还有一部分网友觉得道理其实大家都懂

但是落实到具体问题上只能冷暖自知

不如凭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解决问题

“静静地随心所欲过好自己这一生”

对于层出不穷的“专家建议”,你怎么看?

投票选出你的观点,或者跟帖一起讨论吧!

单选投票

1秒记住本站地址,深圳生活(szsh.org)

首页  →   深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