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跟无房人谈家园感,无房人只有一颗浮萍心。我在深莞两地摸爬滚打二十多年,整天围绕着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AC-DC、DC-DC电路弄来弄去,头脑都受二极管单向导通的特性影响,转不了弯,铸就了一副死脑筋。千错万错的是还响应了论坛名嘴邹涛的万人不买房号召,在关键时刻没有抓准机遇在深圳购房,导致今时今日在深圳无处安家,面临被深圳抛弃的局面。因在深无自购房,住房条件就成了我家小女儿在幼升小时的拦路虎,出示的加盖了单位和社区工作站公章的集体宿舍证明被判定为无效。
我家老大上初二的时候,班主任就在家长会上提醒说,深户生与非深户生中考录取分数线相差很大,非深户生成绩如果不是很拔尖的,转学回老家去读还较有可能考上普通高中,否则的话就只能在深圳上职中。我家老大文理科成绩完全两极分化,自我感觉到不妙。经过班主任几次在家长会上向非深户生家长发出提醒,再加上当时在幼儿园上大班的小女儿就读小一也受阻,我所在的制造工厂不景气等多种因素结合,当即召开了家庭会议,会议一致决定将小孩都统一转回老家读书。在离开深圳的那一刻,我家小女儿奶声奶气地说了一声“我一定会回来的!”老大听了之后也应和道“我也一定会回来的!”
老大转回梅州老家上初三后面临了一个我们没曾考虑到的难题,那就是深梅两地原先在初二参与的生地会考成绩无法实现互通共享。深圳这边是按两科共计100分为满分,且细分为A+、A、B+、B、C+、C作评定,不计入中考总分,只作为优先录取参考。梅州这边是生地两科共计200分为满分,且统一计入中考总分,这就意味着我家老大在深圳参加生地会考取得的成绩在梅州不通用、不被承认。
之前我家老大就提到说有同学在议论班主任劝说非深户生转回老家读书,说是在户口所在地读书升上高中的机率比较大,有同学认为这可能是班主任担心拖了升学率后腿,才在课堂上反复提起这事来说。作为家长,我倒觉得班主任的提醒很有必要,也可以提前作决策,但万万没想到原先在深圳参加的生地会考成绩无法与他市互通,这才是一大难题!
老师啊,老师!你可知道深圳是个特区,升学考核计分标准也是独特的?与他市是无法实现互通互认的,孩子们在参加完生地会考之后,再提转学回老家读书合适吗?
家长朋友们警醒啊!孩子真要转回老家读书的话,必需在生地会考前转回去,在老家参加会考,不然就别转了!别到头来误了事,害了孩子!